No. 427 如飛而去

No. 427 如飛而去

NT$9,999,999
50x65cm
芙蓉畫布/油畫
2024年
原創作品,只有一件
定價為含運、含框、不含稅
(點主圖,可放大)
(往下瀏覽可看細節)
(如欲收藏,歡迎留言溝通)
數量
即將發布
加入購物車
更多詳情

《如飛而去》|創作理念|

這幅作品源自一種無聲的感知:當情感不再依附於具象,當記憶開始以光的形式漂浮,我想捕捉的,是那種「不被命名的離去」。不是逃逸,也不是歸返,而是一種存在的轉化,一種如羽毛般的輕盈消散。

畫面中央的空白與浮動圓形,並非裝飾性的構成,而是意識的碎片。它們在空間中緩慢移動,既不指涉具體物象,也不承載敘事功能。這種非敘事性空間處理,受到Gaston Bachelard《空間的詩學》啟發——空間不再是物理的容器,而是情感生成的場域。畫布上的色層與筆觸交錯堆疊,形成一種「浮動地景」,讓觀看者在其中游移,而非尋找中心。

芙蓉畫布的選擇並非偶然。其柔韌與吸附性使顏料得以滲透、暈染,形成一種「未定型」的質地。這種材質特性強化了畫面中「如飛」的感覺——顏料不再是覆蓋,而是滲入,如同思想在心靈中緩慢擴散。筆觸則採取「非完成式」策略,刻意保留斷裂與重疊,使畫面呈現一種尚未定義的狀態。這不只是技術選擇,更是一種哲學立場:我拒絕將情感封存為完成品,而是讓其持續流動。

色彩方面,我大量使用中間色調與灰階過渡,避免強烈對比,營造一種「未定義」的視覺狀態。這種色彩策略參照了Wilhelm Worringer在《抽象與感情衝動》中的觀點——抽象形式能夠承載更深層的心理焦慮與存在感。畫面中的色彩並非表現情緒,而是召喚一種「即將消逝」的質地。

畫中微小的人影,彷彿是一個凝視者的背影,既是畫中之人,也是觀者自身的投射。這種模糊的主體位置,回應了Merleau-Ponty對「身體作為知覺場域」的論述——觀看不只是視覺行為,而是存在的參與。我希望觀者在面對此作時,不是尋找意義,而是感受一種「無需解釋」的情緒波動。

《如飛而去》的命名來自我個人記憶中的一段無聲告別。那是一種無需言語的理解,一種在眼神交會中完成的離散。我將這段記憶轉化為視覺語言,並以詩意方式命名——「如飛」,不是形容詞,而是動態的狀態;「而去」,不是目的地,而是過程的延續。

這幅作品是一種提問:當我們不再執著於形象與敘事,是否能更接近存在的本質?當我們允許自己如飛而去,是否也能在輕盈中找到重量?

閱讀更完整的創作理念:https://www.kuoyuhsu.com/blog/35a927ca265

 

 

No. 427 如飛而去

細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