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月亮系列 2 - 如雨一般落下的月亮 89.5x130cm 芙蓉畫布/油畫 2013年
在我的記憶與凝視之中,月亮並非單一、孤絕的符號。它在夜空中浮現、隱沒,在潮汐與心靈之間牽動,時而溫柔,時而神秘。於是,我在《月亮系列 2 - 如雨一般落下的月亮》中,試圖以畫布承載這份持續流動的意象。畫面裡的黃色圓體並非自然主義的月之再現,而是精神性的「月亮化身」,它們在藍色與灰色層疊的空間中傾瀉而下,仿佛雨點,卻依然保持著圓滿與自足。這些月亮的降落,既是一場景觀的轉譯,也是一種心境的隱喻。
一、形式與象徵:重複與差異的詩學
作品中最顯著的視覺符號,無疑是滿布畫面的黃色圓。它們不具陰影,也不追求寫實,而以純粹的形態強化其象徵意義。這種「形態的抽離」呼應了康丁斯基(Wassily Kandinsky)所提出的抽象表現概念:形與色的組合能夠直接作用於觀者的感受,而不必透過具象的再現。在這裡,月亮被去除細節,化為單一的黃色圓面,象徵的力量反而被放大。
然而,這些圓並非整齊排列,而是以「如雨落下」的姿態散布於畫布,彼此之間存在微妙的差異。它們有的接近地平,有的懸浮半空,形似隨機卻帶著某種節律。這種分布方式與德勒茲(Gilles Deleuze)在《差異與重複》中所述的「差異的生成」有某種呼應:真正的創造,不是無限複製,而是在重複之中生成差異,讓每一個元素在相似的母體下仍保持獨立的存在感。月亮在此便是如此——同樣的圓,卻因位置、關係、視覺重心的不同,而各自訴說不同的故事。
二、空間與氛圍:流動的藍與沉積的灰
背景以藍色與灰色交織而成。藍色如同水面般延展,灰色則像是沉積的山嶺或陸地,彼此交錯,構成一種難以界定的地景。這種「不確定的場域」是我刻意營造的:它既不是具體的山水,也不是純粹的抽象,而是介於之間的臨界狀態。
在藝術史上,類似的模糊性曾出現在象徵主義與超現實主義的實驗之中。例如,奧迪隆・雷東(Odilon Redon)的作品常以夢境般的背景承托象徵性的形象,使現實與幻境難以區分。而在我這件作品中,藍灰相間的層次正如意識中的漂浮狀態:既是天空,也是水面;既是遠山,也是雲層。於是,觀者在觀看時便被置於一種「不確定卻安定」的氛圍中,像是進入了夢境,卻仍保持清醒的理智。
三、時間的流逝:月亮如雨的隱喻
作品的副題「如雨一般落下的月亮」是理解整件作品的關鍵。雨是一種流動的自然現象,它不僅標誌了天空與大地的交流,也象徵著時間的不可逆流。當月亮以雨的姿態傾瀉而下,這不再是靜止的天體,而是「動態的象徵」。
在這裡,我思考的是時間與永恆的辯證。月亮作為天文循環的象徵,本質上代表著永恆與週而復始;然而當它被想像為「雨落」,便被置入時間的向度中,轉化為稍縱即逝的現象。這種張力構成了作品的精神內核:永恆與短暫並存,圓滿與消散同時發生。這也回應了現象學家梅洛-龐蒂(Maurice Merleau-Ponty)對於感知時間的描述——時間並非線性的外在框架,而是存在於身體經驗的流動之中。觀者在觀看畫面時,會同時感受到月亮的恆常性與墜落感,進而觸發對存在本質的反思。
四、個人情感與內在隱喻
創作於2013年的這件作品,對我而言也帶有個人情感的投射。那是一個我反覆思索「安定與不安定」的時期。生命中總有不可控的因素,如同隨機落下的雨點,讓人難以預測。於是,我以月亮的降落來隱喻這種境況:它們看似無序,卻在整體上仍維持某種平衡。
在畫布上,這些圓體既可以被理解為「光」的象徵,也可以被視為「負荷」的形象——當它們降落於灰藍的地景上,既帶來光亮,也可能帶來重量。這種雙重性正是我欲表達的情感狀態:在安寧與壓抑之間,在希望與沉重之間,人總是徘徊。
五、觀者經驗與開放解讀
我並不希望作品被鎖定於單一解讀。對某些觀者而言,那些黃色圓體或許僅僅是抽象的色塊,是一種形式美感的展現;對另一些人而言,它們可能成為多重隱喻:靈魂的種子、記憶的光點、流逝的瞬間。這種「開放性」呼應翁貝托・艾柯(Umberto Eco)所提出的「開放作品」(The Open Work)理論——藝術作品的意義不是封閉的,而是在觀者的參與中不斷生成。
因此,當我將這些月亮散落於畫布,我並不給予最終的詮釋,而是將它們交付給觀看者的經驗。觀者在觀看時,可能會回想起某場夏夜的雷雨、某次凝視月光的片刻,或某段無法言說的心境。作品因此成為一個共享的場域,在其中,每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「落月之雨」。
六、總結:月亮、雨與心靈的共鳴
總結而言,《月亮系列 no.2-如雨一般落下的月亮》是一件關於象徵與感受的實驗。它將月亮由單一的天體,轉化為多重的符號:既是永恆的循環,也是短暫的墜落;既是光的象徵,也是重量的負荷。作品透過重複的圓形,展現差異中的多樣性;透過模糊的藍灰場景,營造流動而安定的氛圍;透過副題的隱喻,賦予畫面時間性的深度。
這件作品不僅是一次視覺的探索,也是一次心靈的書寫。它映照著我個人生命中對安定與不安的思索,同時也為觀者開啟一個詩意的場域,使他們能在其中投射自己的經驗。正如月亮從未只是一個天文現象,而始終是一面心靈之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