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No. 302 波光嶙峋
NT$9,999,999
芙蓉畫布/油畫
2013年
原創作品,只有一件
定價為含運、含框、不含稅
(點主圖,可放大)
(如欲收藏,歡迎留言溝通)
《波光嶙峋》創作理念_簡述
創作這幅《波光嶙峋》時,我始終被「光」的多重面貌所吸引。光並非單純的明亮,它在水面上折射、碎裂、重組,既能帶來溫柔的閃爍,也能顯現出嶙峋的稜角。這種矛盾的質地,正是我想捕捉的核心:光既是流動的,也是斷裂的;既能撫慰人心,也能揭示時間的縫隙。
畫布上的色彩層次,並非單純的風景再現,而是一種感知的痕跡。深綠的底部像是大地的重量,承載著記憶與沉默;橙紅的帶狀則如同日落時的餘暉,短暫卻強烈;藍色的寬廣區域,既是水,也是心靈的深處,映照著外在世界的光影;而散落的白色斑點,則像是時間的閃爍,提醒我們每一刻都在消逝,同時也在生成。
「嶙峋」一詞,通常用來形容山石的崎嶇,但在這裡,它成為光的形狀。當光被波浪切割,它不再是完整的平面,而是碎裂的、帶有稜角的存在。這種不平整的質感,正如我們的記憶與情感:它們從不平滑,總是帶著斷裂、縫隙與重疊。於是,畫布成為一個容器,承載著這些不規則的感知。
2013年的我,正處於一個對「時間」特別敏感的階段。時間在我的創作裡,並非線性的流逝,而是如同波光般的閃爍:有時清晰,有時模糊;有時沉重,有時輕盈。這幅作品,便是一次對時間的凝視。它不是一個瞬間的再現,而是多個瞬間的疊合,是光與水、記憶與感知,在畫布上交錯的結果。
我希望觀者在面對這幅作品時,不只是看到一個風景,而是被邀請進入一種感知的狀態。或許有人會感受到寧靜,或許有人會感受到不安;有人會想起某段記憶,有人則會單純沉浸於色彩的流動。這種開放性,正是我所追求的。藝術不在於給出答案,而在於創造一個空間,讓每個人都能在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回聲。
《波光嶙峋》因此不僅是一幅風景畫,更是一種存在的隱喻。它提醒我:世界並非總是平整的,光也並非總是柔和的。真正的美,往往誕生於裂縫之中。就像水面上的波光,因為被切割、被擾動,才顯得如此生動。
在十多年後回望這件作品,我依然能感受到當時的心境:一種對世界的凝視,一種對時間的觸摸,一種對光的追尋。它既是過去的痕跡,也是持續生成的當下。因為每一次觀看,都是新的波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