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0月14日
「藝術生於寂寞,而死於浮華。」這句話在我心中激起了深深的漣漪。它像是一面鏡子,映照出創作者在孤獨與喧囂之間的掙扎。藝術的萌芽,往往來自靜默的心靈深處,那是一種與自己對話的時刻;然而,儘管步履蹣跚,創作卻可能逐漸被外界的目光牽引,失去最初的純粹。
藝術的道路,並非只有在「功成名就」之後才會面臨危險。其實,從最初的學習、摸索,到創作的每一個階段,只要稍不警惕,便可能被外在的標準與誘惑所吸引。那種偏離,或許只是一瞬的閃念,卻足以讓人「失之毫釐,差以千里」,漸漸遠離藝術的本心。
寂寞,雖然艱難,卻是藝術的養分。它讓人沉澱,讓靈魂的聲音得以清晰浮現。浮華,雖然耀眼,卻往往是幻象。它以掌聲、名利、標籤來裝飾藝術,卻可能掏空其核心。真正的挑戰,不是拒絕世界,而是在與世界互動的同時,仍能守住那份最初的純粹。
我愈來愈覺得,藝術的生命力正是在這份張力之中。它需要孤寂的孕育,也難免要經歷浮華的考驗。創作者的責任,不是逃避,而是時時自省:我所追逐的,是外界的眼光,還是內心的真實?
於是我明白,創作的過程不是一場抵達的旅程,而是一種持續的守護。守護那份寂寞中的清明,守護那份不被浮華吞噬的初心。唯有如此,藝術才能在時代的喧囂中,依然保有它的靈魂。